2009/03/31

暢談滙債:歐元料下試1.30美元

按筆者觀察,上周歐元的下跌非單純經過早前急升後的調整,而是歐元將步入下降軌的開始。可能筆者這樣說不少投資者會感到難於接受,因按常理分析,美國已開動了印鈔機,美元供應多了,日後定當下跌。這正解釋了市場上有分析指向,歐元應上試1.45美元,甚至更高的原因。
不過筆者不但認為歐元難於升越1.45美元,更認為有機轉弱,理據有三:

三理據限制大升
先試想,在金融海嘯前,即08年4至7月期間,當時歐元大致徘徊1.550至1.60美元,環球經濟仍暢旺。不過以如此高歐元滙價,當時不少歐洲財金官員已強烈抗議,認為會損害歐洲經濟,最終導致七國於4月份發表聯合聲明阻止美元下跌。既然金融海嘯前,歐洲也難承受歐元於1.60美元,可想像現經濟已見疲弱,歐洲又何以承受高歐元滙價。所以筆者第一個想法是1.60位置重見的機會不大。事實上,就是於1.50美元水平,即從1.60回調6.25%,相信歐洲現經濟仍難以承受。單憑這一邏輯推算,已限制了歐元大升的可能性。
其次,筆者基本上不認為美國會容許美元跌。早一兩個星期前,當美元出現較顯著下跌,便引起投資者擔心美滙會大幅貶值。為保手上美元的購買力,他們爭相吸納商品,使油價、工業用金屬價格等大幅上升。商品價升會引來一個嚴重問題-通脹。如通脹重臨,聯儲局就難以維持低息政策改善經濟。
最後,美國仍有大量債券要推出。現時美債息基本已不高,如美元下跌相信將更難吸引海外投資者垂青。

上升止於1.42美元
筆者不排除如未來環球投資環境出現較大改善,及股市大升,會吸引資金流離現金(美金),為美元帶來壓力,有利歐元上升,但不排除歐元上升將止於1.40至1.42美元間。相反,倘市場越來越覺得美國經濟能早於歐洲復蘇,屆時不排除吸引大量資金轉投美國,為美元帶來支持。就本周而言,提防歐元有機跌穿1.30美元支持。

溫灼培


2009/03/29

想養魚

而家買魚魚用品, 除了買魚缸比較平外, 其他野都比以往貴。
7吋魚缸一個約$40,
18吋魚缸見過最平$80。

唔知你想點養魚, 通常新手買缸就建議14吋缸,
因為相對下要加其他配件都比較容易,
加多幾條魚或加多少少裝飾亦比較容易。

養魚前還要考慮幾個問題:
1. 有幾大地方養魚? 夠大固然好, 但若只有少許空間, 或能放魚缸位置有限制, 就要將就一下, 養魚的種類和數量都會有限制。
2. 家人反對嗎? 如反對, 其後你在精神上和金錢上的負擔就加重了。
3. 有冇時間打理? 如果一個星期都冇一日有時間打理魚缸, 就唔好諗養魚。

唔用氣泵或濾水器養魚得唔得? 可以!
但如前所說, 養魚的選擇同樣會減少, 還有要以經常換水作為代價。

有幾個養淡水魚的選擇給你看看:
1. 以攀鱸科為主, 如:鬥魚、萬龍等, 魚缸不用太大, 設備亦不需要齊, 可是只能單養, 不能混養或群養。
2. 以孔雀為主, 主要設備氣泵一個, 水妖一個, 天氣冷要加多支暖管, 魚缸要大一點, 原因在於呢種魚好容易生仔。
(呢種魚比較大食, 同樣大屎。)可以群養。
3. 以燈魚為主, 如: 紅蓮燈、三角燈等細魚, 設備要比較齊, 濾水設備要較好(因為要求水質穩定),
用七吋魚缸養都可以, 缸內最好有裝飾。可以和其他燈魚混養和群養。
(孔雀有平有貴, 鬥魚都係, 自己將價就貨。但大部分魚魚的價錢都係一般人能負擔。)
4. 以短鯛為主, 主要設備同孔雀相同, 但缸內要舖泥, 要多少少裝飾, 最起碼要鯛樽一個。缸細就不能混養, 或數量過多。
(短鯛一條的起步費都要幾十蚊, 若要養得好, 還要適當地用藥, 好彩最貴o個d, 都係一千蚊樓下, 唔及得高級孔雀。)
5. 以慈鯛為主, 需要較大的魚缸, 因為呢種魚大得好快, 還有好大條。最平o個d通常係非洲王子、非洲鳳凰、藍斑馬,
生命力強, 但係佢地惡到死, 自己友都打餐飽, 不宜混養其他魚, 數量亦要嚴加控制。
6. 以金魚為主, 需要較大的魚缸, 濾水要較好(因為大屎), 天冷不需要暖管, 缸內不需要底砂和裝飾。

2009/03/26

暢談滙債:印鈔會通脹美元未必弱

上周本欄見報時,聯儲局剛宣佈實行超寬鬆政策,印銀紙買國債,美元急挫,上周所列的外幣目標價位全部提早「達標」。不過,過去一周美元回穩,過去一年美元浪高於浪,升勢未改。在下常言,要判美元死刑並不容易。全球交易絕大多數仍以美元結算、全球央行仍持有六成幾美元資產,美元要是玩完,絕大多數資產都會玩完,這根本與賊佬挾持人質無異,還要以炸彈捆綁,要麼齊齊無事,要麼同歸於盡。

問題是這樣狂印銀紙究竟會否引發超級通脹。從半世紀歷史可見,美國M1、M2增長長遠大致與通脹脗合(圖)。但短期來說,貨幣增長卻不時與通脹背馳,甚或無關,以某幾年內M2增長與通脹之間的關係尤為明顯,因通脹是滯後指標。印鈔製造的是銀紙通脹,由央行與銀行之間的銀紙通脹變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通脹,再到企業與百姓之間的貨物通脹,一般需時幾季至幾年。

美國M1增長去年底達17%瘋狂水平。上次見這水平是87年初,其時通脹極低,僅1.1%,之後的4年間升至6.3%。很厲害嗎?要是貨幣崩潰,應見如津巴布韋般去年中的通脹達2.3億%。美國通脹80年曾見近15%,美元依然屹立不倒。該次通脹是全球性的,故紙幣之間滙率沒見大亂,只是所有紙幣兌商品貶值而已。今次也是全球齊超寬鬆,但美元不似會因此而大貶。

英鎊料下試1.40
歐洲暗示減息兼或跟隨超寬鬆,未來一兩星期歐元似會炒弱,「翻兜」炒上空間不多,反而補裂口試1.30機會不小。英國通脹回升,但由食品等非核心項目帶動,並非真正通脹壓力,下方可試1.40。澳元也望補回裂口至0.66,照度紐元見0.52,加元則是1.27。金價料回試900美元後再抽上。

羅家聰

2009/03/24

暢談滙債:滙市走勢還看蓋特納

聯儲局及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挽救經濟措施,當中包括把聯邦儲備基金息率降至近零、實施量化貨幣寬鬆政策同時推低長債息,及推出787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等,是否能改善經濟,市場眾說紛紜。有指這些方案的推出理應足以慢慢改善經濟,亦有認為方案幫助不大。對於這些質疑美國政府挽救經濟能力的投資者,主要是把現在美國推出的挽救經濟方案,與90年代初日本推出的方案比較。
回憶日本90年代初樓市泡沫爆破後,日本政府也曾推出上述方案,包括零息、量化貨幣寬鬆政策及大型刺激消費方案等,但日本經濟在1990至2000年仍一沉不起。既然日本當年也告失敗,為何美國推出類似方案就可把經濟於一兩年內扭轉過來?
筆者認為,投資者不能把今天美國的情況與當時日本作直接比較。當時,日本政府用了長時間摸索挽救經濟的方法,今天,美國政府吸收了日本的經驗,一開始便3招齊發,減息、量化貨幣寬鬆政策及宏觀調控等,更重要是當時日本政府一直未有意識到,要由政府出手解決銀行壞賬的重要性。直至小泉純一郎上任首相,並於2000年展開針對解決銀行壞賬問題方案,日本經濟才逐步回復生機。若不是遇上是次環球金融海嘯,日本經濟早已好轉過來。
所以昨晚美國財長蓋特納推出的解決銀行不良資產方案,被視為改善經濟的斷定性最後一步。當然,解決不良資產最大難題是如何定價,而過去蓋特納一直迴避回答有關問題。亦是這原因,投資者一直質疑蓋特納究竟有否解決銀行不良資產的方案。

方案若接納吸澳元

執筆時由於有關方案尚未公佈,所以筆者只能謂,如蓋特納昨晚能成功為不良資產定價,則可視為方案成功。屆時建議投資者不要猶豫,應考慮及早吸納股票及澳元。相反,如蓋特納方案再次不被接納,由於經過上周急升,料短期外幣再升空間有限。
溫灼培

2009/03/23

短觀: 2009/03/23


相信美元跌得差不多, 好快又會轉會舊方向(強勢)。


2009/03/19

暢談滙債:見底在前升浪已展

上周行文已十五十六,當中提到「一旦爆上,在下便全部看錯。」交易員當時已經轉軚,暮然回首,在下當時確有不必要的執着,至本星期初才肯改觀,惜今日才見報,時間上有點遺憾。從美國領先指標好轉、消費信心喘定、零售銷售反彈、新屋動工回穩可見,一籃子領先數據確在改善,只是滯後的失業及通縮正在惡化。鑑於領先數據一般比經濟快1至3季,故有理由相信,美國下半年應見經濟最差的第1個底。
但別高興得太早,經濟在飽受摧殘下,即使沒有蕭條亦可衰一大輪。美國史上只見兩次蕭條(見圖紅圈,實質經濟收縮一成以上),維時不久;多底衰退也試過兩次(見圖藍框),但每次十多廿年,呈3、4、5底。純從連續兩季收縮為衰退的角度來說,伯南克沒打妄語,美國確有可能年底前定義上擺脫首個衰退。
但這又如何?跌跌彈彈的日子可有牛市嗎?從未見過,再插卻有可能。何時再插,要視乎多底衰退中那個底最低:四、五十年代時是第1個底,七十年代卻是最後一個。現最煩的,是無法事前判斷今次有排衰中,哪個底是最低。不過沒所謂了,既然認為年底會見第1個底,近期的股市、滙市反彈估計是先行反映,相信會比之前只炒救市的反彈有力。故當前策略應由沽為主,改成買為主,但料不破去年7月至今的三角形態。

歐元上望1.35至1.39

歐元此浪可上望1.35至1.39,宜逢低買入,1.25是底;英鎊可望補裂口,起碼見1.50,底部1.37;瑞郎聲言以定量寬鬆來印鈔買外幣,貶值難免,但料守1.23,強方止於1.15。同有貶壓的日圓不懂看,無謂累街坊。大勢向好,澳元亦可上望0.73,0.6350明顯是底;紐元可試0.59,底部則於0.48邊。加元亦可回試1.22,底部1.3070。氣氛好轉金價跌,900美元是頸線,估計遲早下試800美元。
羅家聰

2009/03/17

暢談滙債:英鎊1.38至1.44美元徘徊

從英倫銀行最近公佈的2月份調查報告,我們不難發現,消費者對英國的通脹仍存憂慮,並對英倫銀行作出大刀闊斧減息感不滿。在通脹的預期上,英國消費者料一年後通脹才能由現時3%水平,回落到2.1%。亦即,一年後通脹將仍高於英倫銀行制訂的2%上限目標。

英息半厘應見底

報告最值得關注的,是有21%回應者認為,英息上升對英經濟有利,相較3個月前只有8%支持英國加息的情況,明顯有別。支持加息的論者主要認為,過低的息率水平會使消費者不能取得足夠息率回報以作消費,反而對經濟不利。至於是次調查中,繼續支持減息的被訪者則有17%,較對上一次的46%急降。
由於上述調查是於2月5日至17日進行,當時英息還在1厘水平,現在已降至半厘。可以想像,如同樣的調查於今天進行,相信會有更多回應者傾向支持加息。所以從上述英倫銀行的調查報告中,我們差不多可確認,英息於現在半厘水平應已見底,問題是何時回升。
從掉期合約價格變化反映,市場上有投資者預期英息或可於今年底回升,加幅為0.25%。或許各位會感到驚訝,為何經濟弱如英國竟有能力於年底加息,有分析指,英國是眾多工業國中,最積極減息及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國家,而國內6大銀行中,兩家已國有化,並積極借出資金,如環球經濟可望於年底復蘇,英國將是最早復蘇的經濟體之一。

年底回升太樂觀

當然,筆者對上述分析感質疑,因為英經濟即使年底好轉,率先可預見是英倫銀行要把寬鬆貨幣政策逐步收緊,之後才會加息。所以市場估計英倫銀行可於年底加息,似乎太樂觀。不過,不論上述觀點我們接受與否,多少反映現時市場上部份投資者的心態,亦解釋了近日英鎊從低位約1.3650美元迅速反彈,重上1.40美元之上的主要原因。建議投資者不宜過份看淡英鎊,料1.38至1.44美元上落。

2009/03/16

短觀: 2009/03/16

美匯有壓力, 但有其它力量所支撐! AUD/NZD 走勢幾好, 似乎今個星期
有點升勢的動力。

金有機會下試900 美金!走勢都幾不利!

2009/03/11

滙:美元強勢或告一段落

本周要留意的因素並不多,如周四、五美國公佈的2月零售銷售數字,及1月外貿赤字等,料影響不大。筆者關注是本月底期限屆滿,美國政府是否通過給予通用汽車220億美元資金,使其可繼續運作。由於市場普遍預期即使美政府願意繼續注資,也難使其轉虧為盈;但不注資令其倒閉,影響可能更深遠。在如此情況下料本月投資氣氛將繼續低迷,拖累環球股市。

避險情緒主導滙市

自金融海嘯後,外滙市場的分析出現很大改變。美元走勢與美國經濟強弱、息率高低已拉不上太大關係,反而是投資者的避險情緒主導。每當環球投資氣氛惡劣,為準備投資者贖回,基金經理會大量準備現金,即美元,以便贖回潮出現也可應付,形成每當環球股市跌,美元便升,其他貨幣則相對回落。
基本上自去年8月份至今,分析美元的方法就是如此,由股市主導,但筆者相信情況快將改變。或許日後環球經濟疲弱,環球股市仍會下跌,但不代表美元會跟隨上升。如筆者估計正確,歐元料將率先打破近期悶局,重上1.30美元或更高水平。有此結論主要是留意到市場上的兩項變化。
過去基金愛股如花旗於30或20美元水平時,基金經理擔心股市下跌,會沽出手上股票增持現金。當這些股票仍在高水平,基金經理套現的現金當然大,對美元可帶來龐大需求與支持,但現時花旗已跌至僅約1美元、AIG低於50美仙、通用汽車少於2美元,就是基金經理預期股市再跌,要售股套現,可取回資金也有限,難對美元帶來太大支持。這正是筆者認為,日後股市有股市跌,但美元不一定上升的原因。

歐元將上破1.30美元

近期所見就是投資環境如何惡劣,特別是過去一周,美股出現較顯著急跌,歐元仍未見下跌,每當略見跌破1.2550美元便迅速回升。既然技術上歐元於1.25美元有明顯支持,給予筆者信心歐元快將上破1.30美元。

2009/03/02

供股權 (Rights)

一間公司如果因業務發展需要資金,除了發行債券、批股外,還可供股集資,而供股的目的,是為了維持每位股東所佔公司發行股本的百分比,避免股權被攤薄。究竟供股權的理論值是如何計算呢?

例如有一間公司需要購買機器去發展業務,該公司所需的資金為10,000,000元,於是公司決定供股去集資。假如公司現價為60元,為了吸引股東去供股,供股價必須比正股現價有所折讓,例如以50元供股。若要籌集10,000,000元,即是要發行200,000股(10,000,000元÷50元= 200,000股)。如果未供股之前,公司股份數目為4,000,000股,因集資而發行的200,000新股,便為總發行量的二十分之一。那麼,每位股東供股的比例,就是每持有二十股便有權以50元去供一股新股。

表面上以較低的價錢去購買新股,好像很有利,但不要忘記,因為公司發行的股數多了,公司短期的盈利將會被攤薄。如果股東因為資金關係,不想供股,可以考慮把供股權在市場上出售。而供股權的合理價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:

未除權股價-供股價
供股權價值 =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供股所需股數+所供股數

運用公式計算上例的供股權價值,即為:

$60-50
-------------------- = $0.48
20+1

不過,在市場沽出供股權,所得的金額不一定可彌補除權前持有正股的虧損。原因是:若要獲得供股權,投資者須持有正股至供股除權日(簡稱除權日),但正股股價在除權日開市前是會作調整;換句話說,正股股價將下降。因此,即使將供股權沽出,也僅彌補正股股價下跌的損失。若非供股權價格被特別炒高,投資者應無多大利益;反之,他們可能要面對正股價格下跌的風險,最終有可能得不償失。

假設:A股進行五供三計劃,除權前一天的收市價為2元,供股價為1.5元(即較除淨前的股價有25%折讓)。

供股權的理論價值

正股價-供股價
=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供股比例的總數


2元-1.5元
=---------------------
(5+3)

= $0.063元

供股權在除權後的合理價值 △

即日收市價-供股價
=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配售新股所需股權的數目

  (1.81元×1.3元 *-1.5元)
=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5

= $0.17元

~~~~~~~~~~~~~~~

△ 合理價值並非實除價值,因價格受需求牽引。

* 假設正股當天的收市價較開市前的調整價有30%升幅。

摘自張小喬【168股市精解】